当前位置:首页  校友风采  校友故事

环保事业三十年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admin    来源:环境学院校友会     发布时间:2015-12-07     点击:228
 

骆建华(1964年~ ),1984获南京大学地质系学士学位。

现任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环保基金会理事,曾就职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环保局下属政研中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作为第一代环保人,我有三个感觉:一是没有成就感,经过40年的治理历程,我国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二是生不逢时,我们出生于工业化发展的高峰期,环境保护让步于经济发展,前30年政府没钱,环保工作在喊口号中度过,许多污染问题我们心知其危害但却无能为力;三是生当其时,环境污染的现实我们这代人既然无法躲避,就应当默默承受,并希望尽一己之力,为后代谋取健康利益。

——骆建华

母校培养的创新文化

1964年,骆建华先生出生在安徽马鞍山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通过努力学习,他于1980年顺利考入南京大学地质系,拉开了全新的人生序幕。

在南大的学习生活期间,从地球构造到物理奥秘,从古文汉语到哲学史诗,从先贤智慧到科技前沿,南大宽容、自由且浓厚的学术氛围,让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学习。与此同时,时任校长的匡亚明教授倡导大家学习古汉语,这种文字的训练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对骆建华先生今后的人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提及母校文化精神对自己的影响时,他如是说到:“南大的内涵,是一种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南大人少功利思维,多理想情怀,从南大走出去的学子,不一定会做大官、挣大钱,但会做大事、成大家。在大学四年,我不仅学习了文化知识,同时塑造了独立自由的人格和信念,这对我人生的发展产生了莫大的帮助。我喜欢爱因斯坦和罗素两位名人,爱因斯坦提倡从思想上把握世界,罗素希望大家拥有为天下人无知无畏的情怀。我认为南大人身上就有这种情怀,这是一种共同的气质,这种气质也铸就了一群有理想的务实青年。”

摄于南大校门前(骆建华 一排右二)

青年时期的骆建华(左)


青年时代的创新活动

大学毕业后,骆建华先生进入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在此期间,他曾与现任国务院参事、中国地质调查局张洪涛研究员,南京大学校长陈骏院士等当时的青年地质工作者筹办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在那个地质工作论资排辈的年代,年轻人没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和成长平台,为了消灭这种现象,突破发展限制,骆建华先生等人创新性地建设青年工作委员会,聚集地学界的青年精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为国家地质工作出谋划策,引发了强烈反响。值得一提的是,从青年工作委员会走出去的学者,现在都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

大家对“世界地球日”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相信很少人知道它在中国的由来。1992年,骆建华先生等人首次将这个概念引入我国,他们以《地球》杂志为平台,介绍地球的基本信息,加深公众对地球的认识,引发大家对环境的关注。此后,我国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1993年,骆建华先生进入环保系统工作,在时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解振华先生的领导下举办青年环境论坛。由于工作能力突出,被推荐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先后在我国环保界的先驱曲格平先生和毛如柏先生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在全国人大环资委工作期间,骆建华先生先后参与组织历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并起草执法检查主报告和“十一五”节能减排、环保机构建设等问题的建议和意见。除此之外,他利用污染企业不怕通报就怕曝光的心理,首次提出邀请媒体参与环保监督的活动形式,并多次成功策划举办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循坏经济”这一概念由同济大学诸大建教授引入我国,骆建华先生觉察到这一新型发展模式的优势,便向时任环资委主任的曲格平先生推荐,后报送中央和国务院。2003年,我国度过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处于快速复苏阶段,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也随之加剧,在这个背景下,“循环经济”宛如一剂良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这一模式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高度重视,总书记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亲自下达发展循环经济的指示。为了巩固这一发展模式,骆建华先生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了《循环经济法》的立法工作。

回顾两个“率先”,这是他创新思维的体现,极大促进了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骆建华先生参加“世界地球日”活动(骆建华 二排左六)

“世界地球日”活动集锦


环保产业的创新模式

2008年,骆建华先生来到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担任秘书长,喜欢创新的他,除开展常规工作外,致力于将商会从用市场化手段开展环境治理的商业组织打造为政府智库,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谈及商会工作时,骆建华先生说到:“在商会的工作中,最让我自豪的就是推出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

作为新一轮生态环保管理体制改革模式探索,“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一改污染企业“谁污染,谁治理”的管理思路,提倡“污染者付费、责任共担、集中治理、全过程控制”四大原则,排污企业治污责任通过合同方式向环境服务公司转移和集中,排污企业治理设施转由环境服务公司进行运营,分工细化后将降低治污成本,提高治污效率。环境公司由过去单纯的设备制造、工程建设,拓展到投资运营服务,这将推动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环境服务公司将在治污效率方面开展竞争,这将极大促进我国治污技术的革新与发展。“第三方治理”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模式,这将促进环保产业市场的壮大,同时一个健康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的形成也将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形成良性发展格局。这一模式获得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发改委表示将在环保领域推行“第三方治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指导意见》有望在2014年12月出台。

目前,环境商会提出了“三只手”、“三个平台”和“四个建设”的定位,“三只手”即为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和行业的推手,“三个平台”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合作平台,“四个建设”为商会的品牌建设、平台建设、智库建设和公益建设。骆建华先生表示,商会将围绕以上定位,继续推进中国环境产业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进程,倡导市场规范化运作,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为我国的环境发展建言献策。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中华环保世纪行”题词

中华环保世纪行影音资料

2003年中华环保世纪行总结表彰会议


黄金时代的创新机遇

骆建华先生指出:我国环境事业的前30年,由于政府财力限制,同时百姓的环境需求并不强烈,环保工作主要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最近10年,我国的环保事业迎来政府高投入和百姓高需求的发展阶段,环境由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从而使得环保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未来10年,我国将步入重化工业的低速发展期,环保投入的高峰期,企业有来自政府和老百姓的环保压力,这给环境治理带来良好的契机。

目前,环保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环保企业从小微型企业开始向大中型企业转型,二是环保企业从国内市场开始转向国际市场,三是环保企业从工程建设向环境服务转型。在这个机遇下,骆建华先生建议,环保企业应着力解决人才、技术和品牌短板,抓住时机实现飞跃发展。在人才方面,要积极寻求专业化人才,不仅是技术人才,也包括投融资、并购和市场拓展人才,为后续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技术方面,国内环保企业的治污技术并不突出,对于工业污水,特别是工业园区复合型污水处理,依靠现有技术较难处理,企业目前取得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内市场,因此要开发新的优势技术,实现技术突破;在品牌建设方面,企业应注重树立自己的品牌,发展前期主要靠项目积累,后期则需要通过融资和收购等手段实现快速扩张,扩大企业规模,进而成为国际知名的大型环保公司。在环保产业与资本的整合过程中,企业应稳步发展,同时需为融资和上市做准备,当一切条件达成,上市将会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的环保产业正处于从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程,大的环保企业可能在未来10至20年之内产生。

环境商会主办2014年环保产业高峰论坛(骆建华 左一)

摄于2014中国环博会高峰论坛(骆建华 左一)


访谈最后,谈及对本会工作的建议时,作为本会名誉理事的骆建华校友表达了他的观点。行业校友会是一种组织创新,打破了院系的界限,让环保领域志同道合的校友能聚集起来,携手为我国的环保事业贡献力量,这是一个值得肯定和效仿的模式。立足于行业校友会的特点,校友工作不能仅停留在联谊层面,更重要的是促进多方合作,实现合作共赢。校友工作首先应构建交流平台,如创建微信群等,稳步推进,让大家在彼此熟悉了解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校友活动的组织者应思路清晰,明确活动的目标、路径和资源,力争将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漫漫环保路上,他执著前行了三十载,也曾感到无力,也曾感到生不逢时,但他没有放弃。他有信念、有理想、有创新、有实干,始终坚信自己的点滴付出和创新实践,终将换来后代的健康生活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这是环保工作者的质朴情怀,也是南大人做大事、成大家的现实写照。









版权所有©南京大学环境校友会   |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逸夫管理科学楼    |   邮编:210093    |   邮箱:NJUEA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