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如柏(1938年~ ),1961获南京大学气象系学士学位。
1961年至1984年,历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四清”工作团工作队副队长、队长、西藏自治区气象局预报组组长、拉萨气象台台长、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局长。1984年至1993年,历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1993年至1997年任建设部副部长。1997年至2002年历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书记、第八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2002年至2008年历任九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他曾深深扎根少数民族地区兢兢业业工作三十余载,他曾积极推动我国环境保护立法进程,他曾大力鼓励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从从容容一路走来,身后成绩斐然。纵然如今已年过古稀,他依旧积极为校友事业的发展奔走,他就是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环境行业校友会名誉会长毛如柏先生。
我们有幸采访了这位阅历丰富的老人,清晰的思路,和蔼的笑容,毛如柏先生将他的精彩人生娓娓道来。
“又红又专”的求学生涯
毛如柏先生出生在江苏扬州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家庭并不富裕,除了父亲在酱油厂微薄的收入,全家人的生计主要靠政府救济。然而,生活的困苦艰辛并没有阻碍他对知识执着的追求,反而铸就了他勤奋刻苦、迎难而上的性格。1956年夏,毛如柏先生顺利考入心仪已久的南京大学,并就读于专业排名全国前列的气象系,从此与南京大学、与气象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谈及母校文化对自己的影响时,毛如柏先生说到:“南大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是一个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好地方。南大朴实的文化引导学生好好学习知识,将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与此同时,学校对学生今后人生事业方向选择的教育与引导,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毕业后我的人生轨迹与大学期间打下的基础密切相关,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很难想象自己毕业后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母校的文化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与帮助。”
因表现突出,毛如柏先生在大三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期间,恰逢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由于食物资源紧张,学校号召广大党员同志发扬“吃苦在前”的奉献精神,节约自己的粮食支援更困难的同学。从那时起,毛如柏先生认识到,“党员”不仅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更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
此后,他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担任班干部期间,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61年夏,时值国家掀起轰轰烈烈的建设高潮,本可以留校工作的毛如柏先生,在得知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向南京大学提出急需应届气象系毕业生的希望后,毅然决然地放弃已有的工作机会,积极响应国家“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义无反顾地申请远赴千里之外的西藏工作。
远离年迈的父母和熟悉的城市,毛如柏先生独自一人怀揣满腔热情,奔赴青藏高原。在西藏工作的32年期间,毛如柏先生为西藏地区尤其是气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曾和其他同志一道,就西藏高原对天气的特殊影响和作用,及高原天气,气候的变化规律开展研究,总结出一整套高原天气预测、预报的方法,及各种专业预报的经验,填补了我国气象研究在这个领域的空白,为后来西藏地区气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他和班子其他成员还坚持积极培养少数名族专业人才,通过短期培训班培养初级专业人才,并直接把这些学生输送到内地气象学院,为西藏培养高层次气象人才,开了直接培养藏族同志成为业务骨干的先河,功莫大焉。西藏第一个自然科学的博士就是毕业于气象专业的学生。通过不懈努力,西藏气象局少数民族干部和汉族干部的比例高达7:3,这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他为西藏地区民族干部的培养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调离西藏后,在1997至2002年间,毛如柏先生曾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细数一下,毛如柏先生扎根于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时间长达38年。
当提及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感悟和收获时,毛如柏先生说到:“我的大半生都在民族地区工作,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要求各个民族的共同发展,献身于这样的事业我感到很荣幸,自己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我也感到很欣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普遍相对脆弱,经济社会发展往往会对环境带来比较大的影响。虽然我在两地做的具体工作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虽然已离开了西藏和宁夏,但透过他的话语和神情,我们知道,那两个地区的人民和山山水水,是他永远割舍不下的牵挂。
摄于西藏昆仑山口
毛柏如先生在青藏铁路通车前视察昆仑山隧道
环境保护的积极推动者
2003年,毛如柏先生调任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担任环资委主任期间,毛如柏先生立足全国人大在“立法”和“监督”两个方面的职能,就环境与资源保护开展了相关工作。
在环境立法方面,毛如柏先生主持制订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和《循环经济法》。这些法律的推出,为我国放射性污染的控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循环经济的推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大大促进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循环经济”这一新概念引入我国,学者们纷纷研究这个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毛如柏先生敏锐地觉察到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性和必要性,便积极走访学者,了解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在国外的推广情况,后通过将其立法的方式,有效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的实行。
在环境监督方面,他曾带领环资委,联合中宣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等14个部门共同组织、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28家中央和行业新闻媒体共同参加的大型环保宣传活动——“中华环保世纪行”,大力宣传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执法好典型,曝光和批评违法行为,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作用,显著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了地方政府对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推动了许多重大环境问题的解决和有关政策措施的出台。毛如柏先生积极推动开展的这些活动,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支持。成果性文件成为中央和有关部委决策的重要参考,这为我国环境和资源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针对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状况,毛如柏先生认为,如今我国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完善,企业应做到依法办事,政府应加强执法力度。现行的只重视生产结果,不注重生产过程污染情况的发展理念和思路要改变。环境污染应从源头控制,生产过程要合理规划产业链,实现废物循环再利用,在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在谈及对环境行业校友会发展的期望时,毛先生认为,校友会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依托南大地学领域学科优势的同时,整合多方力量,根据国家需求,在重大的、带有战略性的科研项目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共同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吴邦国回见“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代表和记者
舍小家为大家的比翼鸟
访谈进行到最后,当谈到自己的家庭时,毛如柏先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在我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的夫人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她曾经说过,麻包装洋钉,不能个个都出头。她为了全力支持我的事业,为了我们的家庭,放弃良好的工作条件,主动从成都调到西藏工作,和我一起面对高寒缺氧的西藏,为了我们孩子的身体和学业,在西藏工作十七年后,又放弃提拔的机会,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北京艰难地生活、工作,直至放弃终身热爱并有卓越成效的藏学出版事业,回家当了家庭妇女。她为我们的家庭付出了太多太多。”
据了解,毛先生的夫人一直从事藏学出版、研究工作,自己也曾笔耕不辍,出版过多本具有影响力的图书。她为了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毅然选择当了家庭的螺丝钉,哪里需要拧到哪里,一个人挑起抚养孩子的重担。毛先生在西藏工作32年,前十年从未休过假,1968年母亲去世,198年父亲去世,他都没能回家见上一面。每个月工资81元多,他寄40元回家养家,难道他不想父母,不想那乾隆皇帝都接二连三要去探访的老家扬州?他就是放不下工作,放不下党的事业。他当过预报员、工作队员、人民的公务员,从来没把自己放在事业之上,从没为自己的任何事情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就连婚姻和孩子,也都是以工作为轴心在转动。毛夫人对此并不是埋怨,而是承担,也正是这种理解和支持,让他们45年的婚姻生活始终恩爱和睦,相敬如宾。
听到这里,我们不仅为毛先生的家国情怀所折服,同时也为眼前这两位幸福的老人所感动。他们让我们相信,几十年的婚姻生活,感情依旧可以那么好;也让我们知道,感情的维系需要相互包容与支持。这样的婚姻,值得我们羡慕和祝福,也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五十载如歌岁月,毛如柏先生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党和国家的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在党旗下的入党誓言。西藏和宁夏的热土上留下了他的足迹,环境保护发展里程碑上刻下了他的名字,校友工作的漫漫长路上,他亦将带领我们继续前行,他为自己还能为校友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力而感到欣慰。在此,我们衷心地祝愿这位老人健康长寿!